在环氧地坪工程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层类型有混凝土地面、水泥砂浆地面、水磨石地面、金刚砂硬化地面。以上基层均为水泥基材料,所以基面产生裂缝的宏观原因基本相同。
虽然对于地坪基层裂缝的成因有很多,但目前在施工时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还是比较统一,同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环氧树脂作为修复地坪裂缝的主要材料,环氧树脂是最创建的裂缝关注材料。它具有来源广,粘度低,可灌性好,扩散能力好,施工方便,较高的机械强度,并能抵抗混凝土所遇到的大多数化学侵蚀,环氧树脂可以灌入到0.05mm的裂缝。
一、基面裂缝的原因
以水泥基材料混凝土地面为代表分析裂缝产生原因:
1.混凝土裂缝一般可分为伸缩缝、施工缝、温度应力裂缝。
1.1.伸缩缝:根据结构布置、地质条件及施工布置,施工强度等在结构物中设置的横向缝,为满足结构变形的要求,缝面间一般不应有刚性填充物。
因伸缩缝需满足整体建筑物的应力变化,所以对于伸缩缝处理需用弹性材质,外面铺设金属板材进行保护。
1.2.施工缝:
1.3.温度应力裂缝:在混凝土中出现最多的裂缝就是温度应力裂缝,施工过程中由于基础温差和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或由于其它原因产生的应力释放等是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温度应力裂缝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温度应力裂缝又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层裂缝、贯通裂缝三种。在一定条件下,表面裂缝会发展成深层裂缝,深层裂缝也会发展成贯穿裂缝,因此若不及时对裂缝进行修复,将会直接影响到环氧地坪的装饰效果。
1.3.1.混凝土表面裂痕的原因包括:
* 含水量的变化 * 温度
* 载荷及支承条件引起的变形 * 接缝处理
所有这些原因主要源于混凝土内部的位移;若不做处理,表面裂缝将会进一步增加。虽然这种裂缝很少会影响到混凝土内部的结构整体性,但它影响外观。而且,可能还会导致其它问题和麻烦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裂缝的长短、宽窄、位移及变形)。
1.3.1.1.细裂缝(网状、龟裂状)
细裂缝发生在表面,呈规则或不规则的网络状。裂缝的深度一般不超过3mm,常见于硬结的,金属镘抹表面或潮湿的表面。典型的裂缝呈六边型,通常在早期形成。虽然细裂缝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整体性,不影响其耐久性和耐磨性,但它十分显眼,影响美观。
1.3.1.2.塑性收缩开裂
这类裂缝出现在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作抹面处理时,或抹面处理后不久。这种裂缝的间距一般大至1m,平行排列(或呈鸡爪状),深12mm,很少扩展至周边。与龟裂类似,塑性收缩裂纹很少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但影响美观。多数情况下,这种形式的开裂是由于表面水分的蒸发超过了表面水分的析出,当表面收缩时,内部的混凝土体积仍保持不变。
1.3.2.混凝土温度应力深层裂缝和贯通裂缝同属结构破坏裂缝,表层修补基本作用不大。
上述提到的三种裂缝形式,伸缩缝和施工缝是为满足混凝土应力变化而人为设置的,温度应力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本身应力变化而产生的。
二、常见基层裂缝的修补方式
1.裂缝处理的一般原则
根据裂缝类型和所处位置不同,对其进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对混凝土裂缝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1.表面有防渗、抗冲、耐磨要求部位的裂缝应进行表面处理。
1.2.减弱结构的整体性、强度、防渗性能和造成钢筋锈蚀的裂缝,要进行灌浆处理。
1.3.危及建筑物安全运行的裂缝,除采取灌浆处理外,必要时还应采取其他的加固措施。
1.4.对温度反映敏感的裂缝,应在低温季节后期裂缝开度较大时处理。
1.5.对活动性裂缝必须采用柔性材料进行处理。
2.常见基层裂缝处理方案的选择与确定
2.1修补方法的选择一般要考虑的因素:
2.1.1.判断裂缝是活动的还是静止的?
2.1.2.是否需要加固处理?
2.1.3.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4.裂缝未来的变化(数值和方向)如何?
3.常见基层裂缝修补材料的选用
根据基层裂缝修补目的和裂缝程度的不同,需采用刚性或塑性材料,刚性材料常见为水泥基聚合物和树脂类材料;塑性材料常见为改性沥青油膏、塑料油膏、高分子密封材料等等,需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修补材料。
环氧树脂是最常见的裂缝灌注材料。它具有来源广,粘度低,可灌性好,扩散能力强,施工方便,较高的机械强度,并能抵抗混凝土所遇到的大多数化学侵蚀,环氧树脂可以灌入到0.05㎜的裂缝。
4.常见基层裂缝的修补方法
基层裂缝的修补,应视裂缝对基层损伤程度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修补方法。修补方法大体上分为修复、加固及更换三类。
4.1修复类
4.1.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最简单和最普通的裂缝修补方法,主要针对混凝土微裂缝(≤0.5mm)的修补,修补的混凝土基层表面应坚实、清洁,干燥。利用低粘度的液态环氧树脂重力作用来密封裂缝。用环氧树脂浆料进行表面修补,其处理要点是先清洁需处理的表面,然后用毛刷反复涂刷配置好的环氧树脂浆料,每隔3~5min涂一次,至涂层厚度达到0.5mm左右为止。用这种处理方法的环氧树脂浆料可渗入深度达5~15mm,能有效对微裂缝进行铆固,防止其继续扩散。
4.1.2嵌缝封堵法
嵌缝法是裂缝修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只用表面处理不能充分修补的场合所采用的修补方法,它通常是在待修补的混凝土裂缝内部和表面用高速旋转的切割机沿裂缝切15mm×30mm “V”形或“U”型槽口,清理干净并使其干燥,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修补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
4.1.3表面涂刷加玻璃纤维布法
表面涂刷加玻璃纤维布法是对变形不稳定裂缝修补较为理想的修补方法,目前常用的可采用环氧树脂浆料加玻璃纤维布。如果混凝土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油脂,由于油层的内聚强度较低,远远小于环氧树脂液料的内聚力,所以在受力以后非常容易因油层的破坏而使修补失败。通常可用丙酮擦洗干净。
对不规则的裂缝,先在裂缝两端尽头各凿一止裂孔,孔深约为基层厚的1/4~1/3,宽约1~2厘米,槽形为漏斗形。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裂缝继续延伸。
4.1.4迭合面层法
当结构表面存在大量的微裂缝,而且采用其它办法单独处理各个裂缝过于昂贵时,用这个方法来密闭、覆盖裂缝非常有效。对于偶然出现大面积网状裂缝使用该法很有效。可采用固含量较高的环氧批土对裂缝区域进行整体批刮方法处理。
4.2加固类
4.2.1灌浆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较宽的深层裂缝(≥0.5mm)混凝土面层裂缝的修补,是非常有效的修补方法。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修补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修补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加固,防止二次开裂的目的。
灌浆方法常用以下两类:一类是用低压灌入器具向裂缝中注入环氧树脂浆液,使裂缝封闭,修补后无明显的痕迹;另一类是压力灌浆,压力常用0.2~0.4MPa。
4.2.2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较深而板块较小,影响到混凝土面层局部结构的性能,并且工期很紧的情况下,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面层结构进行处理。面层板块加固可采用放置拉结锯齿铁片(宽2cm,长10-15cm), 沿裂缝纵向方向等距间隔30cm切开锯齿铁片长度的凹槽,将锯齿铁片嵌入凹槽,并用环氧树脂浆料拌合适量石英砂填补凹槽,横向裂缝再采用灌浆法进行修补。
4.3更换类
4.3.1置换法
在考虑时间性的前提下,对开裂较为严重连带产生局部空鼓的基层,可将开裂,空鼓处铲除,清理浮灰砂浆,用环氧树脂浆料打一道底漆,对粗糙基面进行卯固,再用环氧树脂浆料配合高比例石英砂制成高倍砂均匀摊铺在基层至修补高度,再用环氧批土对修补区域进行整体批刮处理。